
收到江Sir寄來的追風前叉,江Sir說他拆到一半,但下面的內六角螺絲跟阻尼棒卡住
一直空轉,很痛苦,報完價後,立馬寄來羽山家處理
雖然我也沒處理過空轉拆不下來的前叉,但還是接了A_A

裡面有附油封跟新的土封呢

我試了一下,也是空轉,準備了17mm的外六角套桶,確認可以拆下

剛好可以測試一下組好的清洗機,時間來到下午三點
(其實為了分解前叉,也是花了我1個多小時研究...)
最後再分享怎麼拆的好了,先賣個關子

測試一下未開電源的水

水開打,激噴!

前叉內管拆下,把C環,墊片取下,看到舊的油封

然後把舊油封拆下

還有一個墊片也拆出來

看圖就知道油封有多難拆了...這真不知道幾百年沒換了

倒入新鮮的煤油

外管的表面是鐵樂士的黑漆吧,以前應該有噴過砂,邊刷邊掉
跟車主聊一下就乾脆刷亮亮維持鋁本色吧
日後要維護,絕不會掉漆,用菜瓜布跟煤油刷一刷就像新的一樣

手在摸的時候,發現裡面的銅圈有一個地方刺刺的,可能會刮內管
這部分也用砂紙稍微跑一下,讓銳利的地方不會往內刮
應該是不至於會漏油啦

曾噴砂過的外管+便宜的噴漆=好客人,相當好處理(淚)

煤油洗完,拿到外面用強力清洗機沖一沖,把陳年的泥砂都沖出去

很好用的噴水台

另一面可以放材料

去油的清洗方法,用煤油刷,效果很好
煤油收到舊油桶,之後洗鏈條可以重複一直用

沖完,彈簧都變色了

沖好了,拿到裡面來擦,看了一下,居然連鐵盤子都沖的乾淨~_~

阻泥棒裡的溝等會要順一下

上面的稱套,把銹去掉

稱套閃閃發光...

頂蓋螺絲居然二個不一樣,那就…不一樣吧

小件,除銹後上漆

上漆保護

阻泥棒,用M8順牙

順

上油,順入,拿出,屑屑很多

屑屑刷掉,上油,再順入

第二次乾淨不少

可以換下一支

屑屑

準備了新的白鐵內六角來換掉舊的,但二支前叉,拆出來只有一顆銅墊片…
看來要去買了

另一面上漆

買好了,但外徑好像大了一些些

附近的五金行還滿猛的,連C型環都有得買

外管內部清潔,把水、泥再吸出來

銅墊片回家了
注意:市售買的到的銅片墊,其實是裝不進追風底下的洞的,加工前千萬別硬塞
外徑比原廠大了1~1.5mm左右
修正方法:
拿一個舊的M8內六角螺絲,裝入銅墊片,再鎖一個舊的螺帽,把銅墊片夾住
然後拿去用砂輪機掃,就可以把銅墊片、螺帽都掃的跟M8內六角螺絲外徑一樣
之後再用鉗子把變圓的螺帽拆下,就可以作出跟原廠一樣大的銅墊片了

漆好了

最底下的稱套

裡面的油泥也刷乾淨

準備來安裝

先放入稱套

然後墊片

墊片放入

放入油封

要先上一些油在油封四週

使用30mm套桶壓入

壓入了,完美

再放薄的墊片

好了

裝上C環

好了

拿出全新內管

原來是對岸的內管啊

上一層薄油,要插入前叉嘍

啊斯~~~

阻泥棒裝上小彈簧,丟入

內彈簧還真看不出來哪頭粗哪頭細

小稱套

裝上

閃亮的稱套

壓入,然後鎖緊下面的內六角螺絲

另一支前叉也一樣方法安裝,油封裝的很好,別怕

底下的內六角都鎖好了

很猛

吃完飯跑去太信買前叉油,回來量一下舊內管的長度,56cm

舊內管

金帝前叉油

全新讚

一支160cc,剛好跟追風一樣

頂蓋螺絲打開

剪開,倒油

頂蓋螺絲鑽上

另一支

土除螺絲用M6順牙

有閒看到這裡,就知道阻泥棒怎拆的,買一支M12牙條
然後前面削成一字

非常尖
這樣插裡面阻泥棒,就可以咬著不會空轉了A_A

新的土封裝上,其實舊的狀況也很好,擦一擦裝回袋子

買了一包鋼絲絨

準備進攻

右邊是推好的,跟左邊的比,右邊看起來相當…柔合

然後二支都很柔合

好了,以後就這樣保養就可以了

是不是這樣推一推就很美了呢

打包

裝箱,星期一寄回

2018-01-24(三) 車主傳訊息來說他裝上了

分享一下美照